談『煲』耳機
說到煲耳機(即run-in),我發現差不多各大耳機討論區兩三天就會有人問一次,而且提出的方法都唔太一樣。 其實我都讚成煲耳機、也認同煲過的耳機音質確實有所提升。但我不喜歡乾煲、乾煲者是放張CD或收音機不斷的播唱幾過百個鐘而沒有戴著聽。我喜歡一面聽、一面煲。當聽到耳機不斷有變化及進步時會更加樂趣無窮。
曾看過一些評論談及煲耳機,說經過200-300個鐘的Run in 後有著脫胎換骨的改變,更有說音質有超過50%怎至100%的提升,但係個人對這些說法卻有所保留。小弟認為, 煲耳機其實跟買了一對新鞋要著鬆它才穿得舒服有多少相似。然而一對100元的平價皮鞋著鬆後絕對不會變成一對用料及手工都很好的優質皮鞋、畢竟還是一對100元的平價皮鞋。就算是優質的皮鞋也是相同的道理。
此外,小弟發現各大耳機討論區最多人問的是『如果一味煲耳機不讓它休想會不會壞?』小弟認為理論上耳機除非開得太大聲又或者用軟件煲一些古古悜怪怪的音頻(如超底音或超高音),不然只要正常地使用是可以幾天幾夜不關也沒問題的,因為耳機的原理不過是利用電力產生磁力震動發聲單元而已,產生的熱量並不高,而且只要不是超過耳機合理範圍的運作都不會做成傷害,所以應該大可放心。
以我的例子,由我會煲耳機開始先不管先天易壞的Sony E888,Sennheiser的MX500和Apple自家制的in-ear earphone都是將訊源接在古典音樂電台/煲機碟,以正常音量每天大約開上四個小時,大約兩星期(4 hrs x 7 x 2 = 約50 hours)耳機就算初步煲開聲可以一聽了,之後我就會一面聽、一面煲。
當然,有人說既然正常用也可以為什麼還要特別地煲?沒錯話是這樣說,但耳機未煲開時的聲其實真的很難聽,你花錢買耳機就是為了有好聲吧?為什麼要讓自己活受罪地忍一段漫長的時間去聽難聽的聲音呢?而且煲耳機是一件很有趣的工作,當聽著耳機的聲音由差到好的時候,那種感覺是很爽的,十分有成功感。
曾看過一些評論談及煲耳機,說經過200-300個鐘的Run in 後有著脫胎換骨的改變,更有說音質有超過50%怎至100%的提升,但係個人對這些說法卻有所保留。小弟認為, 煲耳機其實跟買了一對新鞋要著鬆它才穿得舒服有多少相似。然而一對100元的平價皮鞋著鬆後絕對不會變成一對用料及手工都很好的優質皮鞋、畢竟還是一對100元的平價皮鞋。就算是優質的皮鞋也是相同的道理。
此外,小弟發現各大耳機討論區最多人問的是『如果一味煲耳機不讓它休想會不會壞?』小弟認為理論上耳機除非開得太大聲又或者用軟件煲一些古古悜怪怪的音頻(如超底音或超高音),不然只要正常地使用是可以幾天幾夜不關也沒問題的,因為耳機的原理不過是利用電力產生磁力震動發聲單元而已,產生的熱量並不高,而且只要不是超過耳機合理範圍的運作都不會做成傷害,所以應該大可放心。
以我的例子,由我會煲耳機開始先不管先天易壞的Sony E888,Sennheiser的MX500和Apple自家制的in-ear earphone都是將訊源接在古典音樂電台/煲機碟,以正常音量每天大約開上四個小時,大約兩星期(4 hrs x 7 x 2 = 約50 hours)耳機就算初步煲開聲可以一聽了,之後我就會一面聽、一面煲。
當然,有人說既然正常用也可以為什麼還要特別地煲?沒錯話是這樣說,但耳機未煲開時的聲其實真的很難聽,你花錢買耳機就是為了有好聲吧?為什麼要讓自己活受罪地忍一段漫長的時間去聽難聽的聲音呢?而且煲耳機是一件很有趣的工作,當聽著耳機的聲音由差到好的時候,那種感覺是很爽的,十分有成功感。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